课程是教育思想、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,课程的建设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、育人目标的实现,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,也是我校深入推进特色学校建设重中之重。在充分解读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》的基础上,我校以“六星”人才培养模式为理论基础建构了独具附中特色的“六星”课程体系,为实现附中“辉映中国,影响世界”的教育梦想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一、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》解读
2016年9月13日,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,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、内涵和表现做了详细的阐释。
(一)内涵
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,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,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。
(二)总体框架
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,以科学性、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,以培养“全面发展的人”为核心,分为文化基础、自主发展、社会参与三个方面。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、科学精神、学会学习、健康生活、责任担当、实践创新六大素养。
(三)具体表现
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18个要点:人文积淀,人文情怀,审美情趣;理性思维,批判质疑,勇于探究;乐学善学,勤于反思,信息意识;珍爱生命,健全人格,自我管理;社会责任,国家认同,国际理解;劳动意识,问题解决,技术运用。
二、“六星”人才培养模式解读
在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,在2013年,附中就开启了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考与探索。2014年,具有附中特色的核心素养教育模型——“六星”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成型。2016年,“六星”人才培养模式完成首轮教育教学试验,成果丰硕。
(一)涵义
所谓的“六星”是指学生所应该达到的六个基本素质结构,具体包括:1)品德与修养;2)沟通与交流;3)特色与特长;4)健康与运动;5)学术与学业;6)理想与规划。“六星”人才培养模式则是以一个能够“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、自觉、自信、自强、全面发展的强大自我”为核心的学生多维度轮式动态发展模式。
(二)总体框架
“六星”人才培养模式主体部分共由13个部分组成:“圆心”是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、自觉、自信、自强、全面发展的人;“六星”是指学生发展的六个基本素质,每个基本素质包含目标和途径两个方面;六个“留白”则代表了我校学生自由、自主发展的巨大空间。课程情境、活动情境、社会情境则是链接在“六星”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实施路径。
(三)具体表现
——“本立而道生”,“品德与修养”代表着学生品德发展的方向;
——“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”,“沟通与交流”代表着社会性发展的方向;
——“校短量长,惟器是适”,“特色与特长”代表着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;
——“强国必先强民,强民必须强体”,“健康与运动”代表着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向;
——“立身以立学为先,立学以读书为本”,“学术与学业”代表着学生学习发展的方向;
——“志于学、志于行、志于道”,“理想与规划”代表着学生人生发展的方向。
(四)“六星”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系
六大素养 | “六星” |
人文底蕴 | 品德与修养 |
科学精神 | 学术与学业 |
学会学习 | 沟通与交流 |
健康生活 | 健康与运动 |
责任担当 | 特色与特长 |
实践创新 | 理想与规划 |
总体上看,“六星”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附中特色解读,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:
——从培养目标上看: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,而“六星”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特色发展,特长发展。
——从适用范围上看: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更强调普适性,“六星”人才培养模式更强调区域、地方和学校特色。
——.从侧重内容上看: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更强调理论性,“六星”人才培养模式更强调核心素养的落地。
三、基于“六星”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
我校以“六星”素养结构为学校育人的核心教育维度,对课程及其资源进行深入的分析、优化和整合,逐渐形成基于学生“六星”素质结构的 “目标-模组-层级”式立体课程体系。
(一)目标
“目标”指的是课程建设所要达到的育人目标,即努力培养“德才兼备,知行合一;身心康健,人格独立”的优秀人才。
(二)模组
“模组”指的是在培养目标之下,课程体系横向展开方式,即根据“六星”素养结构对学习领域的划分,为培养学生六种专项素养而形成的、功能相近的课程模组,分别是品德与修养模组、沟通与交流模组、特长与特色模组、健康与运动模组、学术与学业模组、理想与规划模组。
(三)层级
“层级”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、学习能力的差异,从教育内容的难易程度划分为基础、发展、卓越三个水平。
四、“六星”课程体系成果展
(一)品德与修养模组
“本立而道生”“君子务本”。这个“本”正是一个人的“品德”,人有了“德”,就可以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很好地发展。在现代教育中,德育更是被确立为教育的灵魂,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再次强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,所以“六星”课程体系首要构建的是“品德与修养”课程模组,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。
(二)沟通与交流模组
“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。”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。能够处理好自我与他人的关系、自我与社会的关系,是现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,也是中学生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,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。因此,“沟通与交流”课程模组正应是我校课程建设的题中要义,以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。
(三)特色与特长模组
“校短量长,惟器是适。”人的才具各不相同,决不能等量齐观。东北师大附中多年来则一直致力于“人格独立、特色鲜明”的学生培养,将“特色与特长”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维度,构建了“立足校本、彰显人本、培养特色、发展特长”的个性化“特色与特长”课程模组,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。
(四)健康与运动模组
“强国必先强民,强民必须强体”。当今社会,全面运动、全民健身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,在这样的背景下,在基础教育阶段,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形成健康意识,加强体育锻炼,形成强健的体魄,必然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维度。在此背景下,我校适时而动,构建了“健康与运动”课程模组,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。
(五)学术与学业模组
“立身以立学为先,立学以读书为本”。学术重在“精”“细”,越钻越深,往往成为一个学者一生的治学方向。学业不是对某一学科和领域的瞬间“感觉”,而是一个长久的积淀过程,这一点就要求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学术意识,增容他们的学术涵养。因此,我校构建了“学术与学业”课程模组,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。
(六)理想与规划模组
“志于学、志于仁、志于道” 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立志思想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积淀,最终凝聚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内核。对于学生来讲,其志向愈远大,行动的力量就越强,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。因此,“理想与规划课程”模组就成为我校课程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维度,以学生人生的发展。